来源:新材料在线|
发表时间:2023-06-20
点击:4876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中国发明协会一等奖
中国设备管理创新成果奖
由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
授权成立“磁性液体密封技术中心”
注册日本国家发明专利
…
兆强的磁性液体密封技术荣誉满满
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1832年法拉第首次提出有关磁流体力学问题,他根据海水切割地球磁场产生电动势的想法,测量泰晤士河两岸间的电位差,希望测出流速,但因河水电阻大、地球磁场弱和测量技术差,未达到目的。
1937年哈特曼根据法拉第的想法,对水银在磁场中的流动进行了定量实验,并成功地提出粘性不可压缩磁流体力学流动(即哈特曼流动)的理论计算方法。
随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到这个领域,然而,磁约束不易稳定,所以研究磁流体力学稳定性成为极重要的问题。直到1951年,伦德奎斯特给出一个稳定性判据,这个课题的研究至今仍很活跃。
而磁性液体真正的应用开发要追溯到1965年,美国宇航局为解决太空人宇航服头盔转动密封问题,由S.S.Pappe1将磁性液体应用到航空领域, 1966年,日本东北大学饭坂润三也研制成功,从此开始了磁性液体的广泛应用。继美国和日本研制成功后,人们对磁性液体的特殊性能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并把它应用于科学实验和工业装置中。
而兆强对于磁性液体密封技术的研发源于2012年,兆强钛磁科技董事长颜招强在一次出差的过程中了解到磁性液体,对于多年从事密封技术研发的颜总来说,这个神奇的液体让他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液体的密封效果在大多数工况条件下无疑是高于其它密封设备的,尤其液体还具有更好的耐磨耐腐效果,因此,颜总开启了“磁性液体密封技术”的研发之路。
2015年,磁性液体密封技术开始投入市场应用阶段,先后与华鲁恒升、万华化学等化工龙头企业达成合作协议,进行实际应用测试,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2019年,磁性液体密封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随后又获得由中国设备协会颁发的“中国设备管理创新成果奖”,2020年,由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授权成立“磁性液体密封技术中心”,并于日本注册国家发明专利,磁性液体密封技术正式进入了大众视野。
国家技术发明奖作为由国务院颁发的五大国家级奖项之一,主要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中国
该奖项无疑是对兆强研发的磁性液体密封技术的最高肯定,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市场应用,兆强钛磁科技已为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农药、食品、电力、冶金、船舶、航空航天等多种行业的、多工况的头部企业提供了磁性液体密封产品解决方案,极大地降低企业的设备投入和生产运营成本。
密封技术决定了化工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据国际润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化工领域70%的事故是由密封诱发和加剧的”,这表明做到设备密封系统零泄漏,是确保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磁性液体密封技术,是目前传统密封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是世界上公认的“零泄漏”密封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机械密封而言,磁性液体密封具有密封占用空间小、零泄漏、免维护、无磨损、无需辅助系统、且可以自修复等诸多优点。
磁性液体密封是利用磁铁、导磁极靴、和导磁轴套之间形成旋转磁场回路,将磁液体材料牢牢吸附在极靴尖端和轴套之间,形成类似O型圈的流体环,将磁液体填满间隙并完全堵住,达到最终的密封目的,同时因为磁性液体具备的耐酸碱特性,对于工业生产中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粉体、真空等需要介质被隔离的生产场景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除了材料和原理的不同之外,磁性液体密封相较于传统的机械密封,在不同的工作条件和工况之下,也有诸多优势。
在传统密封件领域,大型跨国公司凭借技术研发、资金人才优势,其垄断地位越来越高,国内市场还处于大部分高端密封件产品仍依赖进口的被动状态,兆强研发的磁性液体密封件产品与国外解决方案相比,具有成本更低、性能更优等优势。磁性液体密封的问世,有利于保障我国重大装备的安全,抢占磁性液体密封核心技术国际制高点,既是国家重大需求,又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6月27日下午14:00-16:00,兆强磁流体密封技术应用研讨会将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20号展馆举办。
作为2023国际新材料展同期活动,本次活动将邀请四川兆强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世磊先生及其团队跟大家分享交流磁流体密封技术及其应用实践案例,诚邀从事化工装备研发、生产和使用的事企业单位、研究单位报名参加,进行技术和应用交流。
本次应用研讨会需提前提交报名,由主办方审核,审核通过之后方可参加。
直接报名通道
扫描二维码,立即报名参会
活动报名采取审核制
电话报名:
井先生:13691969534(同微信)
杨女士:13686405367(同微信)
封面来源于图虫创意
[声明]本文由新材料在线平台入驻企业/个人提供,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网站及新材料在线立场,本站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等负责,尤其不对文中产品有关功能性、效果等提供担保。本站提醒读者,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